影片講述在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期間,五名澳大利亞記者被槍擊的事件。本片實際上是通過第六位澳大利亞人的視角來講述,羅傑·伊斯特是那場災難中的幸存者。幕後製作“巴裡布五人組”事件仍是困擾澳大利亞與印尼之間的陰影。34年前,五名澳電視記者嘗試拍攝印尼入侵當時葡屬殖民地東帝汶時喪生,而此事未得到官方妥善解決。於2009年公映的影片《巴裡布》引起了澳方對此事的再次關註。五名記者於1975年10月死於印尼邊陲小鎮巴裡布,遺體不久得以下葬。印尼方一直稱這五人是在印尼士兵與獨立戰士的交火中喪生的。盡管此種解釋曾遭死者家屬的強烈不滿,澳方出於維持兩國關係的考慮,從未對此說法有過任何質疑。澳方對此事的緘默態度兩年前才被打破。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名驗屍官發現五名記者是被印尼特種部隊戰士蓄意殺害的,而這是上尉Yunus Yosfiah的命令,為了阻止他們披露印尼對巴裡布的襲擊。澳大利亞總統凱文·路德(時為反對黨領袖)立即回應道,“對此有責任的人應付出代價”。這份報告仍舊由警方保管。影片《巴裡布》艱難地重述了五位記者的死亡事件,故事是以第六位記者羅傑·伊斯特的視角展開的。羅傑去追查前五位記者的情況,不幸在印尼部隊到達帝力時遭槍殺。年輕的記者們正在某地冒險拍攝,其與外界的聯繫不久就被切斷了。當印尼部隊逼近時,五人組成員之一的格雷格·沙克爾頓為了保命,在一面墻上勾勒下澳大利亞國旗。影片導演羅伯特·科儂利稱,他拍此片不僅要揭露記者們以及數以千計的東帝汶人的無辜死去,還要表達完全混亂狀態下國家標志是毫無意義可言的。國際法律專家本·索爾則表示,既然秩序得以恢復,巴裡布五人的死因應被追訴為戰爭罪而開庭審判。克諾利則希望印尼和澳大利亞雙方終將一絲不茍地對待事實真相。然而,由於雙方關係從未得到改善,加之印尼一直不願調查蘇哈多1998年之前獨裁時的種種不良事件,這一真相也許終將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