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胡正同名小說改編: 1954年,在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公布以後。農業社在全國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像雨後春筍一樣紛紛誕生。在晉中平原,一個位於汾河岸邊的村莊裡,剛剛誕生不久的杏園堡農業社,一開始就遇到了嚴重的困難:霜凍、天旱、春荒缺糧……年輕的黨支部書記郭春海,在堅決走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堅持依靠廣大貧下中農,千方百計地向困難作鬥爭。而一心想發財富的黨員副社長劉元祿卻多方進行阻撓。富農兼商人的趙玉昌又在此刻趁機夥同已被拉下水的劉元祿一起倒賣糧食、‘造謠生事、鼓動社員鬧退社,他們企圖把農業社辦成一個資本主義的“合成地莊”。黨支部書記郭春海堅決依靠黨團員和貧下中農,及時地提出了抗旱辦法,以互借解決了缺糧困難,團結了大多數社員,從而打垮了資本主義猖狂的進攻。農業社在戰勝天災、人禍之後便獲得了夏季的大豐收。但是不甘心放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劉元祿在擴社問題上卻仍懷二心,麥收中不但丟掉了一顆顆的麥穗,而且惡語傷人。為了挽救他,郭春海對他進行了耐心的幫助,並提醒他正視和趙玉昌的關係,早些回到自己的隊伍中來。這時,劉元祿懷著懼怕的心情,找到趙玉昌要與他一刀兩斷。但是劉元祿在富農分子趙玉昌的威脅、誘惑下,已經不能自拔。為了阻止農業社的發展,趙玉昌又獻策對王連生栽贓,借以打擊郭春海,企圖奪得農業社的領導權。然而,事態的發展,並沒如其所望,劉元祿給王連生栽贓之事,被一個艱難地擺脫著舊思想束縛的老農郭守成給揭發了。執迷不悟的劉元祿最後被撤了職。企圖跑到縣裡一走了之的趙玉昌也被人民政府逮捕法辦了。